Scenes from Childhood
兒時即景* 一二
10/25/2024
兒時的回憶,在多數人心中都是美好溫馨的,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一頓豐盛的餐點,一件精美的禮品,或者僅僅是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光。
記憶或夢境中有沒有顏色我不淸楚。夢中的回憶,除了影像還有背景音響,雖然多年之後添加了原本沒有的元素,但是肯定有原滋原味的味道或香氣,還有溫度,可觸摸的感覺。
至今記憶中猶自鮮明,最早的是味覺記憶,和場景中的影象及音效連在一起的。孩提時代公共交通工具基本上以三輪車為主的年代,記憶廊道中的這一幕怎麼想都是溫暖歡樂的,那是尚未入國小的時候吧?
自幼大人陪同看電影的記憶最早的一幕:一家大小擠上小小的三輪車出門看電影。爸媽各抱著一個弟弟,姊姊擠在兩大人中間,我就卡在他倆足邊。那年代在植物園片廠邊有個露天影院,看的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名導演狄西嘉的成名作「單車失竊記」,這響亮的名頭當然是後來聽大人説的。
同樣的,全家人搭三輪車擠成一團出門打牙祭,最早的記憶是在當年西門町火車道邊上食肆街,尚未改建的中華商場舊址中的「點心世界」。當年市區內鐵道途經西門町這一段違章建成的大小餐館,最受家人喜愛的「點心世界」也是我們稚嫩心靈中的天堂,美食的啟蒙之所。在嚐鮮吞嚥過程中,耳旁不時響起轟隆轟隆的巨響,連帶搖得整棟違章建築物晃動如地震。
最愛它的「酸辣湯」,其中用的一料熟豬血,切成細條和其他作料如筍絲等拌在勾芡的湯汁中。這記憶一直帶到一甲子之後依舊不忘。居家美國外食點過這道菜無數,總是少了這一味。餐館普遍用黑木耳絲取代其視覺效果,然而舌底兒時記憶中的滑潤之感,卻是無法取代的。
今日的年輕人,身處世界一村年代,什麼美食吃不到,尤其是西方文化帶來的西點烘焙食品。上小學時,身為四個小孩以相父教養子女為責的母親,居然能抽空去學了幾招西點糕餅及點心的作法。第一次吃到鷄蛋布丁- 又稱焦糖布丁,那真是初次體味驚艶之震撼。作出來軟嫰的布丁,倒扣在細瓷小盤中還會晃動,上頭舖一層薄薄又焦又脆的焦糖,看起來就如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嚐入口中更是平生未有的滿足感,這和後來初試手工冰淇淋一樣,純屬天上人間之驚喜!
時光流轉,匆匆之間已步入膝下兒孫輩們的新生代。在當年求之不得的美味珍饈,現在不但家庭餐桌上經常出現,更加美味的奇珍異味也不難上舘子,或是上網訂購而得。飲食今日依舊是生民大事,只是選擇多了,搜尋法門兒也不少,更多人花得起錢在美食上,日日珍饈或許就沒有那些,曾經是一般人朝思夢想搜尋無索的美味?
*「兒時即景」為修曼的一套鋼琴組曲之名稱,共13 首曲子,其中一首“Reverrie”, in German is “Träumerei”, 翻成中文為 「夢幻曲」最為知名
Robert Schumann, “Kinderscenen” Op. 15
“Scenes from Childhood” Op. 15 for the Pian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