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Morning!

Hello

Hello

Tuesday, January 11, 2022

The Handmaid’s Tale (1985)

 Book report 

The Handmaid’s Tale (1985)

by Margaret Atwood

1/11/2022


“The Handmaid’s Tale“ 

寫於 1985 一部反烏托邦(dystopia)的政治寓言,想像將來世界中一個取代民主美國的極權政體 Republic of Gilead 做為背景,聚焦於淪為生育工具女子的故事。其中若干政治現象和社會議題:諸如女性地位的低落,毫無人身自由,使女之名用主人名字做代號。社會中人人自危,身邊的同伴可以突然從人間蒸發,據上位者亦有朝不保夕的現象。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都曾出現過無數回,時至今日類似事件亦陸續在世界各地上演。


此類題材的文學作品並不少,從「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一九八四年」“ 1984 ”,我們讀書會讀過的美國作家 Sinclair  Louis 的警世小說 “It Can’t Happen Here”, 都給不同年代的讀者,對極端政治或宗教理念可能為害世界之現象做出不同思考。”The Handmaid’s Tale” 則提供一個以女性視角出發的敘述和看法,添加更細膩及感性的現代經驗。


若僅將此書視為一篇寓言或是一部科幻小說(註一)似有失公允。 倘使從文學作品的角度看故事情節佈局、敘述方式(類似撥繭抽絲的手法又有點近於偵探小説)詩化文字和意象 imagery 之巧,這又是本純文學作品。那麼這部小說又該如何為之定位呢?

註一」The book won the author her first Author C. Clarke Award in 1987.  It has also been nominated for Nebula Award and other Sci-fi Awards and literary awards such as Booker Award - Wikipedia 


作者以堆疊細節方式呈現零星片段的故事情節,今昔交錯不同情境,引導讀者從一團迷霧中,一步步追蹤探索,擷拾精心設計的伏線,慢慢湊出清晰的輪廓,逐漸明白故事到底在講些什麼?


根據情節發展,個人歸納小說架構大致可分成兩大部分不包括結尾最後的 Historical Notes (註二)全書計有46 段落,上半部至段落 #23 白描工筆勾勒出故事大環境,新政權 Gilead 之下的政治社會背景,進而細繪女主角 Offred(Of Fred, 屬於 Commander Fred 之使女)個人生活作息細節。穿插倒述回到過往的空間,烘托出氛圍的對比,由今昔環境和個人心理狀態之落差,將淒清驚恐的氛圍繼續渲染瀰漫開來。當此時刻她還不明自己的真實處境及面臨的是個生死存亡的危機!


下半部大約從段落 #24 開始,p.143 中有段話我認為很重要:“What I need is perspective……Time’s a trap.  I’m caught in it.” 在這關鍵時刻,她尚未懷上 Commander 的孩子(這是個前提,身為使女唯一任務)。”I have one more chance” 她這麼想。然而情勢已轉變,若無 Perspective ( 繪畫中的透視法,此處用於對事情的看法、角度 ) 看到的只是平面而無縱深的可能性,”there’s No Way Out! “生命隨時可能消失。應該如何應對以求自保?這是她從混沌無知到相當程度的有知轉捩點,她開始密切觀察週邊情境變化的蛛絲馬跡。描寫到 Nightfall  段落#30,p.195 出現這麼一句警語:The fall was a fall from innocence to knowledge.”  從這些例句中可看出作者用字之精準,意象運用之巧,由 nightfall 聯想到自己的處境恰如被暗夜的簾幕蓋住雙眼。


下半部段落 #41, 當她找到另一段感情寄託,逐漸忘了面對的危險,彷彿已甘於放棄脫逃的希望。 p.271: “Humanity is so adaptable….what people can get used to, as long as there are a few compensations.”  時時刻刻緊繃的神經,久了也會麻木。習慣成自然,天大的事,天天發生也就見怪不怪,何況在絕望中的這段情對她不啻是久旱逢甘霖,那能不把握時機盡情享樂?這些都是作者基於人性弱點的觀察吧?


故事即將結束之前,劇情急轉直下,敘述呈跳躍式往前推進,頗有山雨欲來景象。最後的轉折和戛然而止結局大大出人意表之外 在毫無警訊之下,一輛黑色大型轎車將她從幾近囚禁的 commander 官邸中送出,是否等同逃出牢籠不得而知?然而作者確實稍早之前透露,外出同伴 Ofglen 在自殺前曾暗遞密語給她:”We can get people out if we really have to if they’re in immediate danger.”  Ofglen 是另一位使女,同時身屬地下反抗組織的一份子


「註二」後記的 Historical Notes 中記載百年之後研究 Gilead 年代歷史的學者,發掘出這本書中所述的錄音記錄時所得資訊,研究討論所得並不完整的結論。


照理故事至此應可結束,這是個開放式結局(open ending story ), 任由讀者們臆想猜測不同的結局,豈不更有趣味?平添這段敘述是否有必要,是因應編者或讀者需求增加的一段光明尾巴? 這段後記 epilogue,  至少丟給讀者一個希望:我們的女主角或許已重獲自由,雖然書中並未明示。


優秀的文學作品一般具有幽微處亦有可觀” 的特質。細心的讀者若能發現這些細節描寫 (作者有意為之並非贅言,其中暗藏不少伏筆)肯定更能瞭解整個故事之來龍去脈,更深刻的體會書中人的情境和心態轉折,相信也增添不少讀書的樂趣吧?


就純小說來說它也是部相當傑出的作品。作者敘述文字如詩如畫,故事描述邏輯及可信度極高,雖說是幻想將來之事卻更接近寫實文學。背景及人物描繪白描和曲筆兼行,心理描寫近情合理,女主角由朦矓至有知,對自己身心迫切的需求,從被動轉為主動,人物性格浮凸有致而非平面的樣板人物。這在諸多 類型小說中的科幻和偵探小說都是難得一見的。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