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Morning!

Hello

Hello

Friday, June 23, 2017

讀書雜談


讀書雜談
11/2/15


回台北已半月餘。這些日子經常閒逛書店,又買了好幾本書。

自己也買了本 Gianenni 鉅作「閃回」「註一」這本大書,時時翻閱讀它一兩章節,或看幾段老電影的介紹。訝異的是我看過的影片還真不少,沒看過的也讀到過,一邊復習一邊重新體味其中真意也是一大享受。

這幾年來印刻文學的確出了些好書。我找到一本李黎的「半生書縁」記錄三十多年來陸續訪問的中國文學耆宿,包括:茅盾、錢鍾書、楊絳夫婦、劉賓雁及殷海光等文人學者。李黎文章我喜歡她的視野及人文關懷。曾經讀過一篇她給舒明(香港影評人) 寫的一本有關日本電影書之序文,篇名似為「舊情綿綿 - 日本老電影」真是好文章。她也是寫影評之高手。

另外買了本趣味性書本「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雖說買來純粹為了消遣時間,卻也意外獲得不少雜學和不尋常的知識。比如作者講述在宋朝吃不到的美食說道:金庸「射雕英雄傳」開篇第一回,寫南宋中葉的杭州郊外,兩位農民請一個說書先生去喝酒,店小二「擺出一碟蠶豆、一碟花生、一碟豆腐乾.....」等下酒菜,至少有一樣是有違歷史背景現實。因為花生是外來物種,明朝才由美洲引進。諸如此類的趣聞確實能填補日子裡的空檔。

在家母居所附近一家獨立書店買書時恰好有記者和書店老闆正進行訪談,聽到他說:能做到那就做到那兒,到了撐不下時也就收起來罷!這也反映出小書店在大書局連鎖店夾縫中生存之困境。我經常去「誠品」閒逛,看到有興趣的書,我會到這家小店來買,若
架上沒看到就請老闆代為訂購。也算支持這種獨立書店的一點心意。這家獨立書店沒隔多久即關起大門來!

Grace from 台北


郭松棻 「奔跑的母親」
 11/8/15

回到台北又找到一本郭松棻 2002 年初版的的「奔跑的母親」,其中有「月印」及另外四篇中短篇包括「雪盲」等。李渝的「溫州街的故事」則已絶版。(註二)

我剛讀完「月印」,確實是篇絶妙好文,然而我不覺得這本書會有太多讀者。「月印」講的是台灣在日治後期白色恐怖時代的小故事,若是没有些許歷史常識或許看不明白。我父母輩是経過這些年代所發生過的事,包括男子最後的下場。我母親的異母兄弟因被發覺私藏一本禁書,大概是馬克思社會主義之類的書被關數十年之久,虛擲了大好青春。

王徳威在序言中說:郭的文章應是和白先勇及王文興等人同處六十年代現代文學翹將之列,然而今日知其名的人並𣎴多,一個原因是他惜墨如金。從七零年中才發表作品,主要著作成於八零年代,然而在九零年代中就因中風而停止寫作。真正結集出版的作品確是屈指可數。

他的文體精簡,敍事方式有些像電影的分鏡鏡頭,影像鮮明,聲光兼備,人物形狀及心理描述更是精深幽微,此之白先勇的短篇不遑多讓。我覺得白的文字精巧華麗,隽永有餘,深度卻不及。郭的文字精彩凜洌,對家國之寄托往往在行文流水中自然表露,給予他的故事更深沈更豐富的內涵。

才讀完一篇就有不少感觸,相信看完整本書之後肯定会有更多想法。


下面附註給五年前(2015)所寫的短文添加些資訊:
10/08/2020

附註一:「閃回」世界電影史  (2015)  英文版:  ”Flashback- A brief history of film (6th Ed.) by Louis Giannetti 

附註二:郭松棻和李渝皆為台大外文系學長,下為維基百科中兩人簡介:

(1938年8月27日-2005年7月9日),台灣台北市人。父親雪湖為日治時代知名畫家,母親林阿琴亦為畫家,其妻子李渝同為知名小說家。 1958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王懷和他的女人〉於台灣大學的《大學時代》。1961年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63和1965年在台大外文系代授《英詩選讀》....(維基百科)

李渝(1944年1月23日-2014年5月5日),臺灣小說家、美術史學者。祖籍安徽,生於重慶,長於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柏克萊加州大學藝術史博士[1],受教於中國美術史名家高居翰。曾任教於紐約大學東亞系、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白先勇文學講座客座教授。曾獲時報文學獎。大學時代始發表小說,然而柏克萊時代投入保釣運動,幻滅之餘回到學院完成以清末畫家任伯年為題的博士論文,小說創作長期中斷;1980年代復出,小說作品量少質精,追求卓越風格,樹立獨特美學,與夫婿郭松棻同為臺灣一代指標小說家。(維基百科)



Gra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