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Morning!

Hello

Hello

Wednesday, June 21, 2017

「看見台灣電影之光」



「看見台灣電影之光」
作者:蔡明燁

3/21/2017

講評台灣電影的書中,這是本追溯歷史,概括台灣一地電影發展歷程,簡要而全面的一本新書。2015 年底初版,全書僅得 173 頁之多,字體大,排版疏朗,又處處置入風格新頴之插畫,以類似導讀的形式,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臺灣電影。

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可讀性非常高。概括面雖廣,篇章短小立論精闢,不用參考書籍的方式加添註腳出處,卻另開資訊窗口,用定格膠片鑲嵌書中相應部分,簡介重要人物及事件:台灣主要導演如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及李安,電影大事記如金馬影展等。這樣寫法的優點為不因多加說明某事而打斷整體思維,儘量不脫題 (Eliminate digression) 保持敘述脈絡流𣈱無阻。

例證一:楊德昌栽培的電影人(資訊窗口)中以短短兩頁的篇幅寫下了這些資訊:

張震和陳湘琪是楊的得意門生,張震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飾演主角,演技出色,後又在楊導的《麻將》中演出。陳湘琪由楊的場記做起,後在《獨立年代》中飾演女主角。此外在《牯》片中飾演張震同學的柯宇綸從14歲起就跟在楊身邊拍片,在許多影片,包括楊的最後一部電影《一一》都參與到了。

除了演員,幕後工作者如今也有多人業已闖名立萬。《海角七號》和《賽得克巴萊》導演魏德聖當年經人介紹任楊的公司助理,在《麻將》一片中,從場務一路升到副導,從中獲益良多,影響到他後來擔任導演時的工作方式。其他幕後工作人員多人,其中包括我們影社看過的一部李屏賓的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導演之一的姜秀瓊曾以《牯》片中的演出入圍金馬奬女配角,如今是擔當一面的女導,曾受邀前往日本拍攝《寧靜咖啡館之歌》。又,美國出生的青年導演,拍過《一頁台北》的陳駿霖,亦是跟隨楊導學習有成,也到台灣發展(是否仍在台待証?)的導演。

本書主要章節從 Part 1 :《光陰的故事》説到 八零年代的電影外在環境,及「新電影」對後繼影人的影響。Part 2 :《海角七號》的意義,是台灣電影起死回生的𨍭折點,對整個影界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事實上同一年 2008 中有好幾部影片包括《冏男孩》(我們影社放映過),《九降風》都是讓人刮目相看的作品,但沒受到大衆的關注。之後又有《聽說》2009、《不能沒有你》2009、《艋舺》2010、《陣頭》2012、《總舖師》2013 等所謂台灣電影界的文藝復興時期作品。另一方面,台灣紀錄片異軍突起,帶來不少質和量的豐收。就中姣姣者有:2004 的《生命》描述 921 災後重建的故事,2005 的《無米樂》就地拍攝老農的生命哲學及工作困境,都曾在國內市場造成「紀錄片現象」。2013 的《看見台灣》以高空攝影探討台灣環境的變遷,而後又有不少有關環保議題的紀錄片出現,例如 2015時《老鷹想飛》"Fly, Kite, Fly" 等佳作。

Part 3 以兩岸三地電影結束,簡述兩岸交流帶動合作片之風潮。書中結語概括兩岸三地電影:「...兩岸三地雖有交集,但也有不同的特質和差異,例如中國具備充足的條件拍攝旗艦大片和歷史鉅製,香港對商業電影的開發格外靈活,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與人文精神,則讓其他兩地難望項背。也因此臺灣小品電影的清新脫俗,仍是陸、港影片中少見的特色。」

Gra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